“再穷不卖看家狗,再富不宰耕地牛”这俩句农村俗语在现代来说还有意义吗??
这句农村俗语很有意思,并且有一定的历史性,演变到今天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,成了“再穷不卖耕地牛,再富不宰宠物狗”。
狗是人类驯化较早的动物,不同于鸡,猪等畜禽动物,狗主要用来看家护院。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,长期的生活跟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人即便再穷也不会把狗卖了变现。“再穷不卖看家狗”更多的是感情因素。
而牛却有更特殊的位置。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,而农耕就离不开牛,牛是农耕社会的战略性物资,代表着生产力,是国家物阜民丰的保障。
所以历朝历代对杀牛都是禁止的,早在西周就有“诸侯无故不杀牛”,只有天子最高级别的太牢祭祀时才杀牛,一般的诸侯少牢祭祀只用猪和羊。
到了秦朝除了禁止杀牛外,每个地方都会有固定数量的耕牛指标。西汉时期只有牛老了才能吃,无故贩卖牛肉、杀牛都会遭到诛杀。
唐宋时期更为严格,老弱病残的牛都不能随便杀,自然死亡的才能吃,杀牛有固定的申请流程。所以我们看到宋朝的梁山好汉,以“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”作为一种反抗朝廷文化,那大块的肉就是牛肉。
一直到了上世纪70年代,屠宰牛的政策才开始放宽,到如今牛肉成了高档食品。
所以过去的“再富不宰耕地牛”,更多的是政治经济因素。
谢邀。古语总是充满哲理,饱含智慧,是的,这些俗语今天依然有意义。最朴素的意思是,人不能忘本,要有志气,懂得感恩。再穷不卖看家狗,也就是说,即使你生活在穷,也不要把家里的狗卖掉。我们知道,狗是很忠心的,如果你连狗都卖了,说明你这个人为人处事也是不行的。再富不宰耕地牛,字面意思是你的生活越来越好,但也不能宰杀了耕地的牛,毕竟以前过苦日子时,靠着耕地的牛才过来的。其实牛有时比狗还具有灵性。现代社会,讲物质的多了,讲感情的少了,但是很多人得到了丰富的物质满足,并未见幸福指数爆棚,而那些小富即安,充满感恩,跟人跟物都处的很和谐的,小日子过得倒是很滋润。
如果满意请点赞,欢迎关注!
谢邀!我是心累力乏,谢谢你阅读我的回答,关注我,去了解农村更多的风土人情。
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回答:
一是农村俗语"再穷不卖看家狗,再富不宰耕地牛"的意思。
①为什么再穷不卖看家狗?狗是人类的朋友,更是主人忠诚的朋友,过去农村养狗都是养的土狗,目的是为了看家护院。狗是有灵性的,听懂人话,对家人百依百顺,深受主人的喜欢,喂的时间长了,就产生了感情。狗不嫌家贫,没东西吃,跑到外边找食,也不离开主人,主人对看家狗同样是一往情深,再穷,不但不会卖它,等狗老死了,不吃它的肉,还要找地方埋了。
②为什么再富不宰耕地牛?过去的农村,生产力低下,犁地、耙地、送粪、运粮食,全靠耕牛出力,每到农活到来之前,宁愿人吃的差一点,也要想法给牛加点精饲料,与耕牛独处时,老农民甚至亲切的祢耕牛是老伙计。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好转,小型农机具逐渐代替了耕牛,面对为自己卖尽力气的耕牛,从感情和良心上,谁也不舍得宰了吃肉,多数选择了卖掉,并祈祷能卖到一个能善待它的好人家。
二是这句俗语在现代来说是否有意义。肯定的说,有。现代的农村,养狗看家护院的已不太多了,耕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,从事情本身讲,“再穷不卖看家狗,再富不宰耕地牛“的说法已没什么意义,但是,从做人处世的情理上说,还是有现实意义的,那就是,做人要懂得感恩,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,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。
[图片来自网络,欢迎阅读,谢谢关注!]
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,它能为主人看守护院,防贼防盗,半夜三更狗叫,是在提醒主人,有陌生靠近,做好防盗准备工作,并且狗狗从不嫌弃主人家境贫寒,对待主人忠心耿耿,始终对你不离不弃,再加上旧社会,穷人没有耕地,一年四季靠租种地主家土地耕种,交了租后,自家连饭都吃不饱,穿不暖,哪有本事喂耕牛,所以,穷人家也只好喂狗了,狗狗可以自寻野食,有时还可以为主人拉拉板车,雪撬车载货物,上城赶集,还可为主人引路导盲,可谓是用处多多,你看穷人会舍得卖掉它们吗?
而耕牛也是人类的朋友,它们任劳任怨,不辞辛苦为人类精耕细作,从不图什么回报,过去旧社会,只有富人家才有势力养得起耕牛,穷人家种地只能向他们租借,并且租后还要为地主老把牛喂饱才行,还需要负担一定的费用,地主家良田万顷,如果你把耕牛宰杀完了,那地就会荒废,无人耕种了,那地主家也没有粮食收入,也收不到地租了,纵然有良田万顷,也是枉然,也不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,所以,耕牛除非是自己老死病死,富人家也不敢无乱宰杀它们了。
"最穷不卖看家狗,最富不宰耕地牛",其实是一句民间谚语,在现代物质横流的经济社会,这句谚语同样还适用,它更多地告诫人们,翻身不忘本,幸福不忘国家恩,只有感恩父母亲,感恩社会,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,才能事业欣欣向荣,更上一层楼,只有象狗狗,耕牛一样,辛辛苦苦工作,努力赚钱,才能幸福快乐奔小康。
[热爱生活,喜欢交流,请大家多多关注北斗七星回答,不胜感激!]
现代物质横流的经济社会,更应该有“再穷不卖看家狗,再富不宰耕地牛”的感恩观念,对现代社会来说仍有深远的教育意义。
“再穷不卖看家狗”。农家人养狗都是为了看家护院的。农民总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整天空荡荡的家里没人也不是个事,万一有个小偷或者蛇等窜入家中,不是要倒霉运吗?于是几乎家家养狗,那都是土狗,一般会拴在大门口的内侧。狗极通人性,不长的时间就会和主人心灵相通。主人及家人的说话声、走路声,它都分得清。若是陌生人它定会狂犬不已,叫你不得近前,还会用叫声唤出主人呢!狗对主人这么忠心耿耿,始终不离不弃,这就是人常说的“狗不嫌家贫”的道理。家里再穷只要放开它会在外面觅食,不用找,它还会找回来的。如此忠诚,尽责的动物,即使穷途末路也不会把狗卖掉,这才叫不忘本。
“最富不宰耕地牛”。耕地牛代表着生产力,是物阜民丰的根本保障。它为人们任劳任怨,不辞辛劳精耕细作,却一点不图回报。先不说历朝历代都有杀牛的禁令,到了包产到户后,村集体的牛驴等大家畜分给了农户,家家都饲养着他们。在刚承包了土地,种地信心十足的那些耕牛功不可没,既多产了粮食又喂养它下崽卖钱,曾是多少农民解决了温饱。牛堪称是农民的命根子,卖掉都舍不得,怎么会忍气杀掉?到了现代,随着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,说实话,牛驴等家畜的价值渐渐被抹杀,现代的肉牛被宰杀,也许这就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改变吧!
“最穷不卖看家狗,最富不宰耕地牛”其实也是一句民间俗语,告诫人们“翻身”不能忘本,只有感恩父母,感恩社会,感恩国家,感恩所有对你有“滴水之恩”的人,才能是事业欣欣向荣,才能致富奔小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