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凯歌的《妖猫传》为何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输给了冯小刚的《芳华》??
个人没感觉《妖猫传》输给了《芳华》,两个不同类型的电影,为什么要比较,难道票房就能说明一切吗?
陈凯歌把《妖猫传》里的大唐盛世拍摄的很微妙,文人的浪漫,女子的韵味以及最后杨玉环的陨落,她的美丽,她的善良,她的爱无一不令人动容,有些细节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有看懂,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。
冯小刚的《芳华》讲述的是青春的时光,引起了好多人的共鸣!
都是国产电影,支持!
个人感觉妖猫传输在片名和宣传以及大众品味,无脑喷和无脑赞太多。
个人认为妖猫传是近年来中国电影难得的佳片,幻术,唐诗,繁荣尤其是贵妃这些大唐盛世的符号幻灭以后才知道真相的残酷,;白居易,空海,白龙三人的执念放下以后才得到解脱;多线到最后融合为一点:一切有为法,皆如梦幻泡影,放下执念才是极乐。主题鲜明,表达顺畅,演技高超,对清平调和长恨歌的处理颇有新意,这么多优点的片子居然被人从各种无聊的角度喷,希望大家带着脑子自己去看,就算不去影院,以后也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认真的看一遍,再去发表自己的肺腑之言,不要人云亦云,给认真对待电影的导演一个起码的尊重,不是为了票房,只为还中国电影一个良性循环的生存环境。
让我们期待影片下线后以及海外上映的评价吧,也许能够听到更多真挚的声音。
我的理解很简单:好的古装片不敌好的现代片。
纵观近年票房特别高的电影,几乎都没有古装历史题材的(西游和聊斋不算严格的历史题材)。这与年轻人普遍的喜好和审美观有一定的关系。同时也与大部分观众的文化基础乃至知识和思考惰性有关。《妖猫传》除了视觉上美轮美奂以外,题材和内涵都有点费脑和需要一定的文化包括审美积淀,票房肯定不会像通俗易懂轻松热闹的电影那么高。我希望它最后可以取得“古装片”2D电影的票房冠军吧。
两位导演都是咱中国的翘楚,但不管做人,还是拍电影,两个不同世界的人,拍出的电影,给人感觉都是不一样的。
冯导的《芳华》写出了现实中老好人难做,都是戏精的世界,引起很多普通大众的共鸣。而陈导的《妖猫传》演得就是自己心中的妖猫,他想呈现的是繁华盛世的背后,不堪一击的爱情。大众除了满眼的繁华和反差的凄凉落寂,至于爱情让他们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了。
估计大家都听说了吧,《芳华》本来是10.1国庆节首演的电影,但为什么不让放映呢,估计有电影审批内部的考虑,必定触碰了高压线。为什么12月份又让全国播放了,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吧!《妖猫传》相对来说,就与当局没啥关系了,演点小资情调的电影,据说这部筹拍6年的电影,有位男演员为了演这部电影,放弃其他机会,等了两年。可能是因为陈导个人魅力的原因吧,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,必定电影还没开拍,谁会做无枉的牺牲。
当然了,冯导拍的电影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好电影,比如《天下无贼》里面的傻根对人性的叩问,《非诚勿扰》秦奋类的人物因为内心空虚,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认同,《手机》里面的打电话情节成为了经典,《不见不散》中葛大爷的见钱眼开,《唐山大地震》亲情的抉择,《老炮儿》中六爷的真性情,这还是冯导连导在演的一部作品,还获过奖的一部电影。让我们看到了冯导不仅会编剧,会导,还会演的有血有肉的好导演,当然冯导的目的也达到了。他的电影接地气,贴近大众,肯定引起了大众的点赞。
反观陈导的电影,除了第一部《半夜歌声》,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,引起大众共鸣之外,以后的作品就是高大上了!《霸王别姬》虽然口碑不错,演员实力不容小觑,但年轻人确都奔着明星去看,虽然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,但这部电影并没引起大家的共鸣,只是引起一部分人的感慨。还有《霸王别姬》这部成了经典之作,也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,因为有了隐性不易表达的同性之爱,让人感动同时,也是让大众心里难受,不太容易接受的。还有《末代皇帝》,《无极》,《道士下山》,他想表达的只是一种隐喻的东西,他的电影只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,因为离现实生活稍远了些。
当然还有在信息时代,一部电影从他开始导演到他上映,冯导就是自带的宣传单,他的电影宣传力度那是让你不得不看一下,看看跟他宣传的是否相符。陈导的电影是封闭的,不管制片人是他老婆,没有潜规则一说,还有做电影不是做戏,他只要让电影达到他要表达的效果,他就认为是成功的电影,这可以说观念造就了两个大导演的世界观及价值观。
那说了这么多,咱就说说冯导的《芳华》宣传力度,不仅冯导亲自上阵,演唱了主题歌,连编剧严歌苓都出来搞了宣传,那个都能在好莱坞当编剧的大咖,就为了冯导的一句话,想拍一部自己在歌舞团的电影,当然也引起了严编的共鸣,才有了感动大家的《芳华》,她是一代人的记忆,不仅是自尊,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生存过,热爱过的青春岁月。而陈导的《妖猫传》,快要放映时,从网上才看到了他的宣传,六年的筹拍,不仅亲手打造辉煌的盛唐,还要种下那片森林。先不说选演员的苛刻,就连编剧都是个日本人,让大众犯了脸盲症。没有了追剧的热情,就算你导的电影花了十个亿,大众不买账也是没办法的。
说句良心话,我追冯导的《芳华》,是看了他的宣传内容,想看看效果如何,而我追陈导的《妖猫传》纯粹看了网上的六年筹拍,一年制作,并不知道是个什么故事。看电影就想看看精制下的作品,看故事只是一部分。
你们看两位大导演的电影是奔着什么来的呢?
我是不喜欢陈凯歌导演的除《霸王别姬》以外的任何一部片子的,包括《妖猫传》在内。
但我尊重他,尊重他对待作品的态度,尊重他的工作。
无论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作者观念而造一座唐城,或是任凭网络上非议无动于衷,依然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。尤其是,他造的这座唐城,弥补了我国影视城建制上年代断档的不足。
陈凯歌是站在时代洪流逆潮之上,捍卫心中旗帜的一位作者。
我喜欢冯小刚导演的几乎所有作品(《私人订制》等系列除外),尤其是近几年来的《集结号》、《唐山大地震》、《一九四二》,乃至于这部《芳华》。
但我不喜欢这个人。
冯小刚这个人一定是个老混蛋,但绝不像《老炮儿》里六爷一样识礼数。
有江湖气,却无江湖范儿。他的口无遮拦,为他博取了很多的关注度——同时,在题材的选择上,他很懂得取巧:相比遥不可及的时代,他更习惯抓取虽然已经远去但仍为人所熟知的时代,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,与当今的观众多少还有些情感关联,更容易产生共情心理。
也就是说L相比陈凯歌为了直抒胸臆建造空中楼阁,冯小刚提起那些被遗忘的历史更接地气,也更让人有好感。
陈凯歌输了票房和口碑的原因,只有这一个——口碑决定了票房,而不是票房决定了口碑。
观众们喜欢看浅显易懂的东西,起码是自己能看的懂的东西,这样,只要它好看,观众们就会源源不绝的走进影院,可惜的是,令陈凯歌陶醉的美,并不能让很多人感受得到。
当然有趣的是,对照这样的现状。也曾有一段《妖猫传》主人公之一白居易的典故,对比来看,感觉十分有趣:
白居易是唐朝著名大诗人,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,老妇人没有什么文化,但是白居易十分尊重她。白居易每天在家里不断的写诗,写好了修改过后都会念给老妇人听,老妇人听不懂的地方或是嫌他的语言繁琐时就会说出来,白居易拿回家继续修改,再念给她听,这样直到老妇人没有意见为止,所以,白居易的诗大多通俗易懂,深入人心。